成本領先是制造企業選擇的典型戰略,而降低成本首先就要尋找合理的成本驅動因素。比如材料成本變動與生產中正常或不正常的損耗等因素相關;汽油費與銷售量、銷售的路程安排等因素相關。在找到合理的成本驅動因素后鉑略財務培訓建議對成本進行識別,區分為可控成本和非可控成本。對于可控成本,需要進行合理的控制,達到成本逐步穩定的降低;對于非可控成本,則更多是在戰略或商務決策上進行安排,例如通過價格上漲向客戶轉嫁成本等。本次我們就帶來工廠成本管控中常見的電費、物流費和維修費的管控實例,為企業財務管理者提供借鑒。
一、電費管控
電費控制點的設置
區分辦公室用電和生產用電,并分別加以控制。生產用電控制的是耗電量而不是總電費成本,原因是電價不受企業控制。對于這些特殊因素,需分析特殊因素形成的原因是可控的還是非可控的,比如宕機是由于操作上的錯誤還是不可抗力(如供電系統大規模停電)導致。不可抗力導致的重啟用電量增加需要從分析中剔除。在提出了各項不可控因素之后,才能分析出責任部門的努力對于最終成本的影響,切實起到激勵、考核的效果。
1、當月實際支付的電費和當月消耗量不同,因為根據供電局的安排,每個月的上旬和中旬會根據上個月的平均電費進行預付,而下旬會有調整基數。所以在此種情況下,當月電費的成本分析不能直接以電費單作為基礎,而需以實際消耗的電費作為基礎。
2、由于基本電費的存在,因此電費并不是完全的變動成本,而是半變動成本;
基本電費是根據受電容量來計算的,計算出的金額是448000,有功電量才是實際消耗的電費,且是根據降、谷、平進行計算,參見鉑略提供的下圖;
3、季節性因素的影響,比如制冷行業,夏季電費的負荷較大;
4、特殊事件,比如宕機會導致系統的停機和重啟,從而產生較大的啟動消耗。
暫無評論內容